所以後來(上學期),我選擇了在學重考。
※原因:說實在,要我家人一開始就支持我重考很困難,所以我寧願選擇壓力小的方式去
改變環境。再者,我既然是只物理一科差距較大,那麼上大學一邊讀自估不會困難。
而我就讀的是三類系所,其中普物、微積分、生物、實驗,我相信都可以給我比較廣的視
野。而事實也證明如此。

※方式:綱領是:「無處不可讀書。」學期初始,我一樣快樂的參加迎新、宿營、園遊會
,然而回到宿舍,由於我是沒有攜帶電腦的,自然安的下心,把一排高中參考書抓出來複
習。而上課無聊時,就拾本物理來計算;或者乾脆翹課,而將多出來的時間,交付給圖書
館,有「計畫」的複習。基本上計畫不能定死,可能是一星期複習物理兩章節、化學一章
節等,有落後也不必在意,但求盡力而成習慣。

其實我在學重考時的規劃頗無系統,或許是時間緊迫使然。(沒人逼也是)
一開始就明定指考為最終目標,所以除了用心體察物理觀念之外,
剩餘的時間,就偶爾接觸一下化學生物,等而次之者,是國文(字音字型)英文(作文)。
大約是兩個月一循環,一循環約一年課程,然而到最後,往往犧牲掉其他科目。
至於學測才考的地科、社會,我設定在一個月前強迫複習,畢竟只是要過標。

※比較:
1.並不會太忙:

大學功課和高中要求差距很大,通常會認真算分數的也就幾個主科,個人
以為,憑藉著考古題,和考前幾天(我嘗試過考普生前一天還是在讀物理)的努力,功課
能省則省,畢竟你必須確立先後順序。

以我為例,我上學期修了24學分(當然包括了很涼的通識,然而體育軍訓無學分)
排起來一天還是差不多有兩堂空堂,零碎的時間很好用。

至於社團和玩樂方面,第164篇所提及,「迎新、送舊、系會、社團、宿營、大X盃
比賽、營隊……,大學真是好玩」,說實在,我並沒有開了眼界的感覺。或許是高中也
經歷過了社團和活動,反而到了大學並沒有過份不實的期待,玩也只是那幾天,並不會
將情緒帶到以後。所以擔心活動忙不過頭的人,基本上是多慮了。

倒是偶爾會有些雜務,例如很奇怪的拍影帶、做環境調查,這就比較棘手了,又時間長又
不可避免。

2.人際關係:

要「在人群中央隱居起來」,這也是在學重考中幾乎不能以努力彌補的事情。
例如住宿舍的,當大家高興的玩起cs或是魔獸、楓之谷,你卻要在物理或英文中打轉,這
是多麼奇怪的事情。我個人是甘之如飴,因為本來就沒有玩線上遊戲的習慣,然而同學間
的異樣眼光就需要很大的勇氣適應。

就算是適應好了,如果將來失敗,要怎麼和這些陌生的同學打交道?我似乎也無解。

然而這樣,一旦初始做好決心,那麼整個環境將逐漸具有讀書的氛圍。
一種可能是人際關係的惡性循環,對於專心卻是良性的。

3.程度提升的限制:

由於兩頭忙,又欠缺外援,所以很容易陷入「讀自己已知」的迴圈而無法自拔。
如果是從中下程度來努力,那麼埋首參考書,要提升觀念尚可;如果要求近完美,那麼實
在困難,因為暗於自見。所以如前面許多強者所言,在學重考其實只能保持實力,所言不
假(端視所求程度)。我亦只是力求保持其他科目的能力來拼物理。

4.相輔課程:

普物、普生、微積分,有人說和高中課程相去甚遠,我不否認;然則相關程度,就有如站
的更高看的遠,生物,老師多半會補充一些資料,這就是閱讀題的材料了(如tumor
suppressor,血管新生),或者對模糊的觀念做整體複習。
物理雖然不一定相關,有些也不會考,但即是多種練習。
微積分更可以釐清微分部份細微的觀念,如果你認真研讀原文書的話。

又或者腦袋經過一年成長,理解力也增加了,這時深入的課程就可以刺激思考了。

※結果:
學測其實由於不用心準備,所以表現並不理想。
級分上來說持平;然而觀察各科原始分數就有下降的趨勢。
除了國文選擇,因為今年變簡單了而增分,其他如生物化學都丟了些奇怪的分數;
而社會科還記得有一面的三民,幾乎是兩題錯一題,幸好是驚險過標。
去年差了一級分的數學,今年亦然,所以並不是十分成功的重考例子。

※總結:其實在學重考,看似最偷懶的決定,實則終究得面對去留的單一選擇。
留下來呢,面對同儕的生疏,課業成績不高(尤其如醫學系,成績相關於未來分發順序時)
;不留下來呢,又只能更加努力,而因此加深了以上的問題,實在是個惡性循環。
也許不是非重考不可的,反而在其中過程加深信念,此也謂塞翁失馬的好處吧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eoChen 的頭像
    LeoChen

    A先生的真實世界

    Leo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